更新时间:2023-12-05 点击:
57,665
来源:潇湘产业发展网
今天早上无意中刷到著名社会评论家司马南先生的视频,他对当前实体经济遭受网络经济冲击,变得十分萧条的现状痛心疾首。可以看出司马南先生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,一方面,他不否定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性,另一方面,他又对实体经济的萧条和国人的大面积失业感到非常的痛心。更值得尊敬的是,司马南先生在视频中毫不晦涩地指出了某些机构的不作为,是造成当前经济局面的重要原因。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,司马南先生试图去寻找破解当前困局的方法的时候,但仍然未能如愿,因为他没能看到问题的根结所在,也就无法得出科学的解决办法。但无论如何,司马南先生是在“忧天下之忧而忧”。这样的司马南实际上不止一个,有很多,但他们的思维仍然没能冲破最后的迷障,所以我们对他们即尊重,而又惋惜。
点击上图播放视频
当前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。从横向来看,这个变局是全球性的,从纵向来看,这个变局是深层次和全面性的。它牵涉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思想、人们生活等各个方面。它是个系统性问题,而不是靠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的办法能够解决的。
那么在纷繁复杂的困局面前,如何寻找突破口呢?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破局经验,告诉我们,教育和体制改革就是很好突破口。
为什么说教育是突破口呢。因为教育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,去培养有价值的人才。因为人,才是解决一切办法的最根本因素。当前,我们不仅需要高精尖的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家、更需要聪颍智慧的社会科学家,包括社会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、经济学家等。然而放眼望去,这一块我们欠缺得太多了,致使我们的社会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少得可怜,不仅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,而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。
有了和社会发展同轨道的人才,才有可能去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和经济体制。不可否定,当今世界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人类从未有过的巅峰,但为什么会出现全球经济反而倒退的现象呢?根据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思的理论,根本原因就是上层建筑不适应甚至阻碍了经济基础的发展。抓住这个基本点,我们再去深入探究,就有可能找到破解当前困局的办法。
比如说,国家不仅要鼓励网络技术的发展,更应该通过分配体制的设计,让全社会的人都能共享到网络技术急速发展带来的福利,而不仅是让少数网红、少数集团独享其成。有人说成果是他们创造的,他们应该得到。那我告诉你,这样的思想大错特错了。人类的技术进步不是靠某个人,某个集团去实现的,而是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有今天的。站在这样的思维和理论角度,才有可能制定出更科学的技术发展成果共享体制。
又比如说,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?是解放劳动力!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人被迫脱离了劳动,这不是坏现象,这反倒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,是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,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劳动力。但是实际情况是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在为此现象感到担忧,都在认为不正常。如果真的不正常的话,那么我们发明新的技术干嘛呢?那还不如回到手工时代,人人都有事做,人人都有做不完的事。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,既然这个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了,我们就减少每个人的劳动时间行不行,比如实行4小时劳动制、3天劳动制、50岁退休制,可不可以?从理论上来讲是肯定可以的,但实际需要做什么呢?就是体制的设计,包括分配体制、劳动保障体制等。要做好这些创新和设计,没有人才,没有真正的大学问家是不行的。
实际上中国人是很聪明的,是能想出很多很好的办法来的,但是要防范在执行过程中走偏。比如说房地产政策,早在放开住房商业开发之前的1991年,我们国家就出台了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政策,保证人人有房住。这与后来的商品房形成并行的两套房地产制度。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创举。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,实际上商品房的价格是可以完全放开的,因为购买商品房的人是有能力且希望住得更好的那一部分人,那些没有能力去购买商品房人,经济适用房已经从政策上确保了他有房可住,至于那些跨越自身能力范围去购买商品房的人,出现问题那也只能是自作自受。如果现实能按照预定轨道运行,房地产商的投资和银行的贷款就会变得更加谨慎,就会少一些泡沫的发生。但实际上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走偏了,一方面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没能跟上步骤,很多本应该享受到经济适用房的人却没有如愿,被逼去购买高价格的商品房,以致后来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,让房地产商变得肆无忌惮,致使整个房地产行业基本失控,最后造成了今天的局面。实际上这些与社会学领域的技术缺失是脱不了干系的。
人类的良性发展永远是经济与社会并行的,二者相辅相存,互相促进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就像两台发动机,只有他们的马力相当,才有可能推动人类发展的直线前行。若有一台发动机动力欠缺或失去动能,人类发展就会走弯路,甚至倒退,或者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。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司马南先生们继续去研究问题,尽早突破问题的迷障。